黑白照片,摒弃了景物的色彩干扰,以黑白灰的层次,展现景物细节质感,并以此表现事物内在或事物间关系。它具有强烈震撼人心的效果。
而数码单反相机的“单色”照片,是模拟黑白胶片的使用、冲洗、放大的效果,得到传统黑白照片。它忠实地继承了胶卷时代黑白照片的表现,也得到了广大影友的喜爱。
在拍摄人物肖像的时候,会先观察任务的面部轮廓和皮肤的质感,由此来决定用何种光线来营造何种影调,从而来凸现这种肌理的质感,所以我们可以把皮肤的质感,画面的影调,人物的情绪,称作黑白人像的三部曲。
黑白照片的基调通常概括为三种,即高调、低调和中间调。高调与低调照片,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让画面上充满大面积的黑色或白色,而以小面积的对应亮度,来强化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高调照片
高调是以大面积的白色或浅色影像与小面积的深色影像相对比而形成的画面。一般在画面中深色和暗部是作品的主体或重点,白色和浅色部分是画面的衬底或次要部分。高调画面给人一种轻快、纯洁、淡雅、明亮的感觉,适于表现儿童、少女一类的题材。
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高调画面,在测光时应当选择暗部主体为测定点,也可以在平均测光的基础上增加1.5~2 级的曝光量,保证画面呈现明亮的感觉。
高调的作品是以白到浅灰的影调层次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加上少量的深黑影调。高调作品给人以明朗、纯洁、轻快的感觉,但随着主题内容和环境变化,也会产生惨淡、空虚、悲哀的感觉。
低调照片中间调照片
我们日常拍摄的黑白照片,通常都是属于中间调照片。它与高调与低调照片不同,画面中一般不存在大比例的黑色或白色。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黑白灰的影调层次变化。
黑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在胶片时代,把照片中的人眼可分辨的从黑到白的灰过渡,分为12 级,以追求最为丰富的层次变化。在数码时代,计算机可以把照片中的灰过渡更为细分到256 级,但如何让黑白摄影作品展现得更为出色,还需广大摄影人针对新技术、新材料进行深入研究。
通常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黑白照片,会感觉黑白灰的效果不佳——照片整体发灰、反差对比不强,缺乏黑白照片震撼效果,就认定数码拍摄黑白的效果不好。但如果我们从传统黑白照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的整体来理解,就会明白这种现象并非数码摄影的弱点。
传统黑白照片从拍摄前期即开始进行影像控制,不同的黑白胶片具有不同的特性,它们在颗粒细腻程度、黑白灰层次表现上有所不同;而在拍摄时,拍摄者通常会根 据不同的拍摄环境(自然、城市、人像)在镜头前增加不同的色彩滤镜,提高某些景物色彩的亮度;而在后期的胶片冲洗、相纸选择、显影、定影时进行相应的药品 配方和时间控制,来细致控制图像的层次与反差。这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控制。
要拍一组有吸引力的黑白人像,摄影师必须准确掌握光线的运用。根据相机、光源所处的方位,光线落在被摄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出不同的效果。
根据光线的角度,基本常见的光线类型可分为四种:正面光,侧光,顶光,逆光。另外,光线的强度,又可分为硬光和软光或散射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黑白人像在各种光线条件下的效果吧。
正面光
因为光线从正面射在被摄体对象上,由于正面光制造出一种平面的二维感觉,因此通常被称为平光。正面光可以是低位的,像清晨或傍晚的太阳;也可以是高位的,像正午的太阳。
每种位置都产生出不同的效果。采用正面光拍摄的,光线在模特儿的正上方,很均称地射在模特儿面部和身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见到她的五官、头发及衣服的层次及质感。
侧光
侧光一般泛指侧面的光线,可以有很多角度产生,最常用的是 45°。在室内拍摄人像使用的主要光线多数为斜侧光,它除了能产生良好的光影对比外,还能突出主体的丰富影调和三维效果。
尤其是 45°侧光通常被看作是「自然光」,许多人认为是人像摄影的最佳光线类型。
顶光
顶光是比较难运用的光线。光线通常在被摄体的头顶,阴影深重而强烈,因此拍摄时要留意调节模特儿的面向。
逆光
对于黑白人像摄影,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反差分明的、硬的光线塑造出一种鲜明而动人的形象。
逆光剪影人像可算是一种高反差的人像摄影。逆光照片就是被摄体背着光源所拍摄出来的轮廓影像效果,当光线从被摄物的后面照过来时,如果你就此曝光,被摄物就会变成一个黑色的剪影。
如果光源处于高位,就会在被摄物件的顶部勾勒出一个明亮的轮廓,例如模特儿的头发,制造出一种戏剧化效果,被叫做“轮廓光”。
采用逆光,背对光的剪影物体,可以创造出既简单又有表现力的高反差影像。拍摄逆光剪影照片,常常用日光作光源,但也可以根据摄影师的方便或喜好用任何光线作光源。